一种沉泥井

文章出处:米乐m6平台官方版    人气: 132    发表时间: 2025-11-10 02:51:21

  井筒(100),表面开设有两处开口(100a),分别连接有朝向不同的第一连接管(101)和

  橡胶台(200),设于井筒(100)内表面且位于开口(100a)内沿下方;

  收集单元(300),设于井筒(100)内腔,包括收集筒(301),所述橡胶台(200)下沿边延伸

  至收集筒(301)的筒口沿内侧设置,且所述橡胶台(200)的外表面与收集筒(301)的筒口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台(200)环绕井筒(100)内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台(200)的上表面与开口

  (100)内腔竖向中心线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台(200)表面的倾斜角度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单元(300)还包括

  嵌设于收集筒(301)底面的滤板(302)、设于收集筒(301)内腔且活动压覆于滤板(302)上的

  挡水板(308)、固定插接于挡水板(308)上的操作杆(305)和固定于操作杆(305)顶端的操

  作手柄(307),通过操作杆(305)将挡水板(308)向上拉动脱离滤板(302),排出收集筒(30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单元(300)还包括固定插接

  于收集筒(301)内腔的固定杆(303)以及与固定杆(303)顶端固定连接的支架(304),通过向

  上拉动支架(304)带动收集筒(301)于井筒(100)内上移,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杆(305)活动贯穿支架

  (304),且所述操作杆(305)上套设有一端与支架(304)连接的复位弹簧(306)。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沉泥井,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303)至少设有两个。

  以在该井内沉淀,一般适用于市政排污工程,最大的目的接一部分沿途居民的生活污水。

  的沉泥槽中,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沉泥槽中的淤泥进行清理,否则会影响沉泥井的使用效

  果,其中,公开专利号:CN210621884U,名称为一种塑料成品沉泥井的授权专利,该专利中通

  过桶体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收集,随后统一取出清理;但是该专利中,桶体的桶口处与沉泥井

  内水流通道口处具有间隙,渣土和泥沙可能会从间隙内进入至沉泥井内而未进入桶体内,

  桶体的桶口处与沉泥井内水流通道口处的间隙泄露而增加后续清理强度的技术问题。

  收集单元,设于井筒内腔,包括收集筒,所述橡胶台下沿边延伸至收集筒的筒口沿

  动压覆于滤板上的挡水板、固定插接于挡水板上的操作杆和固定于操作杆顶端的操作手

  端固定连接的支架,通过向上拉动支架带动收集筒于井筒内上移,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

  边延伸至收集筒的筒口沿内侧设置,使得通过沉泥井内流通的水流能够完全进入收集筒

  内,水流中携带的渣土和泥沙会逐渐沉积至收集筒中,而不会泄露的落入井筒内,便于工作

  人员通过清理收集筒即可对沉积的淤泥做处理,不用再次清理井筒内腔,降低了操作难

  100、井筒;100a、开口;101、第一连接管;102、第二连接管;200、橡胶台;300、收集

  单元;301、收集筒;302、滤板;303、固定杆;304、支架;305、操作杆;306、复位弹簧;307、操作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

  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

  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

  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为基础,当技术

  请参阅图4,井筒100,表面开设有两处开口100a,分别连接有朝向不同的第一连接

  收集单元300,设于井筒100内腔,包括收集筒301,橡胶台200下沿边延伸至收集筒

  301的筒口沿内侧设置,使得流经井筒100的水流能够完全进入收集筒301中,其中携带的渣

  土和泥沙能够沉积至收集筒301中,且橡胶台200的外表面与收集筒301的筒口沿抵接,使得

  收集筒301的筒口处与橡胶台200形成封闭结构,避免进入井筒100内的水流会泄露至收集

  由于橡胶台200的外表面与收集筒301的筒口沿抵接且下沿边延伸至收集筒301的

  筒口沿内侧设置,使得通过沉泥井内流通的水流能够完全进入收集筒301内,水流中携带的

  渣土和泥沙会逐渐沉积至收集筒301中,而不会泄露的落入井筒100内,便于工作人员通过

  清理收集筒301即可对沉积的淤泥做处理,不用再次清理井筒100内腔,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橡胶台200环绕井筒100内表面呈环形设置,且橡胶台

  200内外表面为斜面结构。这样设置,使得橡胶台200与收集筒301形成封闭结构,避免进入

  井筒100内的水流会泄露至收集筒301外围与井筒100内腔之间的空间内,进而确保流经井

  筒100内水流中的渣土和泥沙能够完全沉积至收集筒301中,便于后续的清理作业。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橡胶台200的上表面与开口100a下口沿的横向水平切

  线平齐,这样设置,使得流经井筒100的水流能够高效流通,不会受到橡胶台200的阻挡而导

  致降低水流速度的问题;橡胶台200的倾斜方向朝向其所处位置井筒100内腔竖向中心线设

  置,这样设置,使得水流在流经井筒100内时,由于橡胶台200呈斜面结构,水流中掺杂的渣

  土和泥沙会逐渐随着水流的流动而向下移动,通过橡胶台200的斜面结构对沉积的泥沙具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橡胶台200表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这样设置,对沉

  积的泥沙导向性较好,既能快速沉积至收集筒301内,也能够降低被流动水流继续带走的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收集单元300还包括嵌设于收集筒301底面的滤

  板302、设于收集筒301内腔且活动压覆于滤板302上的挡水板308、固定插接于挡水板308上

  的操作杆305和固定于操作杆305顶端的操作手柄307,通过操作杆305将挡水板308向上

  拉动脱离滤板302,排出收集筒301内淤泥中的多余水。挡水板308的直径大于滤板302的直

  径,且挡水板308的直径小于收集筒301的内径;当对收集筒301中的淤泥进行清理时,由于

  淤泥中会具有未排出的水流,此时,通过外部设备(可采用气缸)与操作手柄307接触并将其

  向上抬升,使得挡水板308与滤板302脱离,收集筒301内多余的水流会从挡水板308与收集

  筒301之间的间歇中并经由滤板302流出,降低收集筒301提升的重量,且避免了后续再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收集单元300还包括固定插接于收集筒301内腔

  的固定杆303以及与固定杆303顶端固定连接的支架304,通过向上拉动支架304带动收集筒

  301于井筒100内上移,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对收集筒301中的淤泥进行清理时,通过外

  部设备(可采用气缸)与支架304接触并将其向上抬升,进而对收集筒301内沉积的淤泥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操作杆305活动贯穿支架304,且操作杆305上套

  设有一端与支架304连接的复位弹簧306。通过复位弹簧306的设置便于在撤去对操作手柄

  307的作用力时,能够带动操作杆305将挡水板308重新紧紧压覆于滤板302上,使得二者紧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杆303至少设有两个,这样设置,便于提高收集筒301提升时的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相关文章
相关产品